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研究

【作    者】 安冬妮,王晓东,刘梅,于春雷,李瑞强,韩阔
【出    处】 《环境与发展》2024年第02期
【标    签】 生态环境  环境监测  智慧科技  智慧城市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环境与发展》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环境与发展》,请联系我们!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研究

安冬妮,王晓东,刘梅,于春雷,李瑞强,韩阔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综合保障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依托数字支撑,紧扣服务生态环境监测综合管理与决策需要,初步建设形成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本文从基础设施保障、数据资源汇聚、监测网络建设、预警能力提升、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内蒙古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情况,并对建设成效进行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建设成效;数据资源

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672X(2024)02-0088-05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和“生命线”,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凸显,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着新的挑战[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谋划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水平,有力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一系列文件[2-5]。为贯彻文件精神,深化环境监测改革,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实施方案》,制定了2018年完善大气、水环境监测网,初步建成覆盖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自治区级以上开发区、旗县(市、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2019年全面建成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平稳运行;2020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和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健全完备,实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全要素溯源传递和全过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有效运行的工作目标[6]。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深化数据应用,是深化环境监测改革,形成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的必备条件,对于准确判断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推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至关重要。

1  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背景

长期以来,与经济高速发展相伴生的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大众强烈的诉求[7]。环境监测不仅能够通过监测数据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还能为经济发展的规划提供参考,所以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为解决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为指导,依据《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并逐年升级完善,依托数字支撑,紧扣服务生态环境监测综合管理与决策需要,内蒙古自治区初步建设形成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

2  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主体内容

2.1  基础设施保障


加强对全区环保业务专网的运维管理,租用联通专网线路,保证网络传输通道畅通和业务系统高效运行。以租代建形式建设环保云平台,累计租用CPU1.2万核、内存1.4万GB、存储510TB,配置物理服务器117台、虚拟机338台、网络及安全设备80余台,为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业务系统提供稳定运行环境。建成高性能集群60台、刀片服务器160台,为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和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运行和计算基础。

2.2  数据资源汇聚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数据汇聚,截止目前数据存储量30.3TB,数据38亿条;形成包括环境质量、自然生态、污染源、核与辐射、环境风险与应急、环境政策法规标准、生态环境科技与产业、政务信息、环境保护9大业务分类、348个数据集的目录体系;开展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源数据融合治理,形成39万家固定源企业名录库;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更新规范》,保障各类监测数据持续有效集成和动态更新。

2.3  监测网络建设

建成覆盖全区103个旗县(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和污染源重点单位自动监控网络,加强机动车尾气、走航激光雷达等遥测和卫星遥感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及环境突发事件无人机、无人船采样等移动物联网设备应用,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终端的移动便捷和精准智能水平。

2.4  预警能力提升

建成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体系业务平台,采用全区环保物联网+云计算的方式,共享全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数据、污染源在线监控网数据、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等数据资源,建成了覆盖自治区本级、全区12个盟市及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共14个业务单位的综合性预报预警业务平台。

2.5  智慧平台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谱写美丽内蒙古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时期,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已有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监管平台建设,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2.5.1  完整、准确、动态的监测“一套数”

对采集汇聚的环境监测对象进行整合匹配、清洗治理、赋予标签,形成监测对象标签97个。目前已累计治理主题数据1100万余条,形成污染源、地表水手工断面、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入河排污口、空气质量监测站等24个测点主数据,同时构建了固定源、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自然生态和噪声环境六个监测主题库。

2.5.2  先进、一体、高效的可视化“一平台”

基于跨平台的空间一体可视化技术,将基础空间数据与环境业务数据进行无缝整合,利用拖拽式的可视化配置工具、丰富的环境业务组件模板,进行环境管理对象、业务图层、业务告警规则、各类标签、环境图标的快速构建、动态呈现和灵活配置,搭建了高水准的大屏可视化应用。

2.5.3  动态、多维、全景的监测“一张图”

利用GIS的多图层展示效果,全面动态展示城市、站点、气象监测、预报等大气环境业务,分析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对大气污染物进行溯源分析;按时序展现水环境质量现状,通过考核结果的对比及评价结果分析,找出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以断面为核心进行时间、空间、污染组成等多维度的溯源分析;展示土壤监测评价结果、自然生态环境概况及固定污染源精准画像,全面展示内蒙古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情况。

3  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成效

3.1  数据共享方面


以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为支撑,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与生态环境部、自治区工信厅、自然资源厅、住建厅、大数据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盟市生态环境局以及区内院校开展数据共享工作,累计共享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排污许可、固危废、工商、气象等60余项、数据1.6亿条。

3.2  业务应用方面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为全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多种主题业务应用:一是数字污染源档案,为环境监察执法业务开展提供统一的固定源信息数据,提高固定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挂图作战应用,落实乌海及周边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现状分析、问题预警和基于线索识别的大气联防联控、共治共享管理;三是水环境污染防治挂图作战应用,及时跟踪全区及各盟市的水环境目标完成情况,预判未来战势;四是“一湖两海”流域污染防治应用,有效支撑乌梁素海、呼伦湖、岱海流域水质评价、污染溯源、减排治理决策;五是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应用,实现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质评价分析、污染控制分析、工业污染防治、生态状况监测;六是呼包鄂乌兰察布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四市大气、水、污染源、气象数据的共享互通以及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各项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基本满足了四市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管理需求。

3.3  引领创新方面

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的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后续研究和创新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数字化基础。通过与现网在用系统整合以及业务系统新建的方式,自治区启动“内蒙古生态之窗”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统一的生态环境信息化服务体系,将内蒙古生态环境数据进行系统汇聚和整合,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和分析,打通数据链,提升内蒙古生态环境整体监管水平。

4  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4.1  各地区监测能力不平衡

受地方经济和人员力量差异影响,各地监测能力不平衡。部分地区监测设备设施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规模偏小,管理制度滞后;部分生态环境监测部门按照自身需求构建运行系统,导致数据缺乏互联互通性,各部门之间协同能力不足,进而影响自治区级监测部门充分发挥其协调组织、系统监控、决策支持的功能。

4.2  网络安全防护存在缺项

部分地区智慧监测前端设备安全防护不足,受攻击事件时有发生,自治区与盟市生态环境部门联防联控不够,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的切实需求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4.3  数据开放共享不足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统一集中的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对于生态环境数据深化分析和精准预测所需的数据广度和粒度仍需提升,相关部门及企业的信息公开透明性和时效性等仍需加强。

5  对策措施

5.1  健全完善制度


加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建设顶层设计,面向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三水”统筹治理、生态保护监管、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管理需求,综合考虑自治区内不同地市经济发展水平、污染防治任务量等因素,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制度,结合各地区实际修订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深化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水生态、温室气体监测试点,拓展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数据获取的种类、频率、范围,探索利用走航监测、无人机、视频监控、智能机器人等手段加强对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监测,优化站点布局,建立全面覆盖、均衡布设、类型多样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9]

5.3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突出数据赋能,激发数据要素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能效,全面推进自治区公共数据、跨部门数据和生态环境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加强对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监控数据信息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开展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和动态调控,研究、应用碳达峰、碳中和信息产品,推进数据驱动的生态环境高效服务、精准监管、综合决策、协同治理等业务场景的设计和应用。

6  结语

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方法,推进多种形式非现场监管,加强监管数据汇集、共享和动态分析,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推进智慧监管[10]。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生态环境数据一本台账、一张网络、一个窗口[11]。内蒙古自治区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12]。按照全面设点、全区联网、自动预警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力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水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超,安贝贝,张秀.重庆市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3,35(1):1-3+5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EB/OL].(2017-09-21).https://www.gov.c/zhengce/2017-09/21/content_5226683.htm.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2015-07-26).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16956.htm.

[4]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28).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201/t20220121_967927.html.

[5]陈善荣,陈传忠,文小明,等.“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重点内容[J].环境保护,2022,50(Z2):12-16.

[6]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实施方案.[EB/OL].(2018-06-04).https://www.nmg.gov.cn/zwgk/xwfb/fbh/bmxwfbh/sthjt_5971/201807/t20180703_229043.html.

[7]王建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政策解读[J].环境保护,2016,44(14):12-14.

[8]范慆,冯亦立,梁智伟.生态环境监测存在问题与信息化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1):59-62.

[9]陈瑾,马欢欢,程亮,等.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进展与发展对策[J].环境保护,2022,50(Z2):37-41.

[10]张波,吴班,藏元琨.“十四五”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思考[J].环境保护,2022,50(20):24-27.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20-03-03).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03/content_5486380.htm.

[12]魏斌,黄明祥,郝千婷,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思路与发展重点[J].环境保护,2022,50(20):20-23.

收稿日期:2024-03-07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0GG0062);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度人才开发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在线监测数据多因素分析模型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安冬妮(1983—),女,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信息化、智慧农业。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